搜索

中国太赫兹之父刘盛纲:奋斗终身的毅力来自“没有国哪有家”的领悟

时间:2018-12-10 18:00:17    阅读:7619   来源:

人物名片

刘盛纲,1933年生,物理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科学院院士。1988年至2001年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陈嘉庚奖、国际K.J.BUTTON奖、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学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

image.png

深耕物理电子领域60余载,刘盛纲不爱提荣誉和头衔,他戏称自己是“三老”:老党员、老院士、老校长。

“各种奖项并不重要。我想的是,还能继续为国家做多少事。”刘盛纲院士的拳拳之心,根植于两份热爱,一是爱专业,二是爱国家。

年逾七旬时还坚守在研究一线

上世纪40年代,少年刘盛纲跟随父母流于战乱,挣扎求生。“有段日子,我们和另外一个逃难家庭住在一起。突然有一天,对方家庭的母亲上吊自杀了。因为她觉得自己死了,可以给两个孩子和丈夫省下吃的。”回忆起少年时期的种种经历和磨难,刘盛纲感叹道:“没有国哪有家。只有国家富强,才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

刘盛纲曾3次向国家提出重大科学技术发展建议:第一次是1980年建议发展自由电子激光究工作;第二次是1988年提出发展高功率微波研究工作;第三次,是年过古稀后奔走建议大力发展太赫兹领域研究。“从1992年开始,刘老师每年都向有关部门提交关于太赫兹研究的报告。”学生牢牢记得刘盛纲的锲而不舍。

坚持带来重大进展。2005年,由刘盛纲主持召开的第270次香山科学会议,终于确定我国太赫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此后,他坚守在一线,完成众多研究成果。2012年,已79岁的刘盛纲还在世界顶尖物理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公开新发现,被赞为“国际太赫兹先驱”和“中国太赫兹之父”。2015年12月起,刘盛纲担任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在刘盛纲的指导下,华讯方舟集团&深圳市太赫兹研究院成功研发中国第一台主动式太赫兹圆柱形人体安检仪,研发出国际先进的太赫兹时域光谱分析仪CCT-1800,研制出太赫兹通信系统等太赫兹相关产品。

image.png

刘盛纲指导深圳市太赫兹研究院研发项目工作

一生致力于太赫兹技术推广

把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干在平常、融入日常,刘盛纲从未止步。

在刘盛纲的主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深圳大学、太赫兹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协办的国际太赫兹会议暨深圳先进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SICAST)已经在深圳成功举办了两届。据悉,国际太赫兹会议是目前国内主办的太赫兹领域水平最高、最具前瞻性的国际会议之一。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已成为世界太赫兹领域多方对话的重要合作交流平台。

image.png

刘盛纲在太赫兹国际会议上发言

此外,为推动国内太赫兹研究的进步,刘盛纲还致力于把国外同行发起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抢”回国内。2018年9月,第43届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在日本召开,全球800多名学者参会。刘盛纲带队,从现场成功拿回申办2021年会议的主办权,把这个全球红外毫米波及太赫兹领域最具权威性的顶尖国际性会议,“抢”回中国。

“我们是代表中国与澳大利亚展开竞争,非常激烈。”回顾历时一年的精心准备和努力,刘盛纲甚为感慨,“希望身体能坚持住,把这场会议办好。”

“您已经85岁高龄了,为何还要操劳奔波呢?”“科学家是没有退休的。”刘盛纲平静而坚毅地说,“我做得还不够多,努力和奋斗并不是辛苦的事。”

有人说,经历太多会淡泊苦难,刘盛纲身边的人却坚信,是信念积蓄力量,让人心变得强大。“他从来不去追热点,而是安安静静做自己的研究,坚持了60年。”同为中科院院士的周炳琨如此评价刘盛纲。

在学生眼中,刘盛纲身上的执着、勤奋、踏实、严谨……是学术知识之外,值得自己终身学习的。2015年新收的博士研究生于成鹏说,“老师除了出差,每天都来办公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作为全国首批工学博士生导师及理科博士生导师,在5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刘盛纲培养了2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对年轻人的引导,他坚持一个观点:“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


来源:川报观察  作者:林凌(在原文基础上稍作修改)